改变乡村面貌,打造宜居环境 |
发布日期:2021-01-27 发布人: 管理员 阅读量:1878 |
近三年来,振兴区先后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无害化旱厕改造等民生实事,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冬日的午后,振兴区浪头镇文斌村,温暖的阳光洒满整个村落,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干净整洁;村民房屋错落有致,整齐美观的仿古墙与党建知识、村规民约、垃圾分类等喷绘画有机融合,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让农村“颜值”不断提升…… 近年来,浪头镇对辖区村内道路两侧堆占物进行集中清理,对河道、沟渠等水体进行整治,对残破或倒塌墙体进行修整并喷涂成整齐美观的仿古墙。 开展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在辖区内设置垃圾分拣房6个、垃圾分类收集亭13个、水泥垃圾收集池80个;增设垃圾桶500个,分发给示范村组的农户,逐步引导村民施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治理分类化和卫生保洁日常化。 补短板、强弱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辖区主要干路和村堡内道路增设、安装太阳能路灯,更换节能环保LED灯头,照亮了村民幸福之路;对部分未硬化的村堡路进行改造,全镇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村民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栽植银杏、榆叶梅、金叶榆等观赏性较高的绿化苗木,绿化面积达5000平方米,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以前路面坑洼,处处脏乱。如今,在家里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在文斌村居住30余年的于学文感慨道。他用“村在绿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形容家乡,“生活在这里,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既安心又舒心。”
在汤池镇复兴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543”新农村垃圾治理体系标牌。“543”就是对垃圾进行5种分类、4种处置方法以及“党员、村干部、妇女”3类人群带头认领责任的工作方法,形成农村垃圾分类处置长效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