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岛,地处黄海,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
发布日期:2022-08-17      发布人:  管理员    阅读量:1584

大鹿岛,地处黄海,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位于祖国万里海疆的北端,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的一个海岛,面积为6.6平方公里,岛上的常住人口大约3000多人,属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所辖。岛上有传统的捕鱼业,还有新兴的旅游业。每年的八九月是大鹿岛的旅游旺季,游客最多的时候,上岛的人数近六千人,异常热闹。大鹿岛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植物繁茂,有中国北方夏威夷的美誉。

大鹿岛度假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岛上,总面积6.6平方公里,景色独秀。北与大孤山隔海相望,东与獐岛唇齿相依,远望孤岛高耸,兀亢海面,如一只梅花鹿卧于黄海之中。与韩国、朝鲜毗邻,,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古战场。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至今还沉睡附近的海底 。凭吊甲午英灵,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及"致远号"化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访古追今,让人慨叹。因此,大鹿岛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鹿岛以渔业生产为主,但早已不在是传统渔村的面貌了,不但修筑了柏油路面,而且有了星级宾馆,渔家的小楼星散在海边,大鹿岛,酷似一个海上小城。大鹿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辽东总兵毛文龙曾在岛上驻守,抵抗金兵入侵,率众将士立下"指日恢复金辽,吾赤心报国"的誓言。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岛前的黄海上,如今,岛上高耸着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塑像。在主峰上有明代的旗语台、西山上的明代炮台、山巅海滨之间的石砌马道以及发掘出土的大刀、头盔、炮弹等,无不铭刻着昔日的烽火。而东山头英式的灯塔、丹麦的别墅,又增添了大鹿岛的异域风韵。

 

大鹿岛前的月亮湾,是一个天然浴场,海岸线长3公里,纵深1公里,坡降只有1米。滩沙细腻无海底礁石,为全国少有的优质浴场。游人可在滩上追波逐浪, 乘船游弋海上。入夜,岸上霓虹灯倒映海中,五彩斑斓,岸上灯,水中灯,交相辉映,令人目眩。而到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岛上人家都要到滩上送海灯,月亮湾又成了一个灯的世界。有许多外地游人为此特意赶来观海灯.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丹东市。坐落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鲜进行的正义战争。

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1993年7月25日,新馆落成并举行开馆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剪彩,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刘华清等同志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题词。

该馆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并设有大型露天兵器陈列场。纪念塔塔高53米,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底部是用汉白玉雕刻的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塔徽。塔上端的东西两侧分别镶嵌了石雕的“和平万岁纪念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塔背面底部是镌刻记载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业绩的621字的塔文。馆区广场中央是面积为500平方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三兵团指挥所旧址。广场北侧矗立着一座高3米、长18米的黑色大理石碑廊,上面镌刻着著名作家魏巍手书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广场上的花坛、松柏、绿地、鲜花,与纪念塔、13兵团指挥所旧址、大理石碑廊遥相呼应,融为一体,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视野开阔、赏心悦目、舒适优美的旅游休闲环境。

陈列馆是一座平面布局呈“品”字形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层现代几何体建筑,建筑面积4816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郭沫若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全景画馆是一个直径44.6米、高24米的圆柱形建筑,馆内陈列有高16米、周长132.15米的大型绘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并配置有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朝鲜战场的壮观场面和恢弘的战争气氛,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除三大主体建筑以外,抗美援朝纪念馆还设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露天兵器陈列场。在众多的武器陈列中,有代表性的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米格—15歼击机、图2轰炸机、T-34中型坦克、NCY—自行火炮、M42式76毫米反坦克炮、M38式122毫米-炮、“喀秋莎”火箭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等大型兵器。

抗美援朝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20433件,图片6000余幅。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02件。

2003年3月,纪念馆又进行了二期改扩建工程,2004年5月1日,陈列馆内部陈列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改造后的陈列馆,分为序厅、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志愿军英雄馆、空军专题馆、尾厅等七个部分。陈列馆的全部陈列由6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10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组成。无论是在设计形式上,还是在陈列内容上,都突出了打造陈列展览精品的新理念,整个陈列展览综合运用了文物、文献、图片、影视、绘画、塑型、雕塑、模型、电子触摸屏、复原陈列等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和志愿军的丰功伟绩,达到了国内一流的陈列展览水平。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志愿军英雄馆及尾厅的陈列中,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这些馆以珍贵的图片和文物,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场为支援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的群众性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空前广泛地团结起来,向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的号召,参军参战、踊跃捐献、增产节约、拥军优属、亲切慰问、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通过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觉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顺利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纪念馆还建设了专题国防教育园,占地5万平方米,包括兵器展示区、军事体能训练区、军事项目拓展区、兵器模拟演示区、模拟阵地对抗区等。项目设计适应青少年特点,突出了参与性、融入性、体验性功能,既有可供学习参观的丰富内容,又有可操作演练的场地、设施,能全方位地实施国防教育活动,2007年5月试开放,2008年6月正式开放,年接待观众达10万人次以上。

纪念馆开馆10年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400多万人次。先后被命名为首批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先后于1998年12月、2004年4月命名其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政府于2007年4月重新命名其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